夏日“驱蚊大作战”——一场与自然的对话
六月的阳光把幼儿园的操场晒得暖烘烘的,可最近小班教室却多了些“小烦恼”——孩子们的小手总往胳膊、小腿上抓挠,卷起袖子露出一个个红红的小包。“老师,蚊子咬我!”“昨天睡觉的时候,蚊子在我耳边‘嗡嗡’叫!”午餐后的闲聊时间,“蚊子”成了孩子们的热议话题。
这时,班级里里飘来一缕淡淡的草香——原来是艾草、薄荷、迷迭香等带着特殊气味的植物。“我们做的艾草驱蚊膏可以驱蚊!”朵朵突然举起手,想起家里端午节挂艾草的场景。这个发现像一颗小火星,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:“蚊子到底喜欢什么?又害怕什么呢?” “蚊子从哪儿来?”我们一起蹲在种植园观察:盛开的凤仙花丛里,偶尔有小蚊子“掠过”;积了雨水的轮胎凹槽旁,也能看到细细的蚊蚋打转。“是不是花太香了,蚊子也喜欢?”“不对不对,我妈妈说蚊子喜欢脏脏的地方!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,最后决定从自己身上找“答案”——运动后出汗的小朋友、忘记换洗衣物的袖口、没洗干净的小脖子,成了大家眼中的“蚊子目标”。“原来保持清洁最重要!”孩子们自发制定了“每日小任务”:饭前便后洗手、出汗后换背心、回家让妈妈检查衣服有没有汗味。
既然孩子们对“味道”有经验,那就从熟悉的植物入手!自然角的薄荷盆栽成了“新宠”——叶片轻轻一碰,清凉的气味扑鼻而来,“这个味道蚊子肯定不喜欢!”孩子们提议把薄荷叶子揉碎,涂在手腕上试试。老师趁机科普:“薄荷、艾草、迷迭香这些有“特殊味道”的植物,其实是大自然的驱蚊小帮手。”但怎么让植物的“魔法”一直陪伴大家呢?心灵手巧的孩子们开始动手:把薄荷叶子夹在纱布里,用彩绳扎成“薄荷手环”,戴在手腕上走路时,清香随动作飘起;剪来长长的艾草枝,和彩色卡纸做的“小蚊子退散”标语一起,挂在教室门口当“门帘”。每天入园时,孩子们都会凑过去闻一闻:“今天的门帘还是香香的!”
最让人惊喜的是,孩子们把“驱蚊”变成了“分享”:有的把家里的驱蚊贴带来,分给没带的小伙伴;就连午餐时,也会提醒同伴:“多吃蔬菜,身体棒棒,蚊子就不爱咬啦!”
这场和蚊子“较劲”的旅程,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许多种子——知道了“保持卫生”的重要性,发现了植物与生活的奇妙联系,更学会了用观察、讨论、动手的方式解决问题。
现在,自然角的薄荷盆栽长得愈发茂盛,孩子们路过时还是会轻轻摸一摸叶片,让清凉的香气沾满小手。就像糯米说的:“蚊子虽然讨厌,但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,还和薄荷、艾草成了好朋友呀!”
原来,生活中的“小麻烦”从来不是终点,而是孩子们走进自然、理解生活的起点。那些关于“味道”“清洁”“合作”的小知识,早已随着薄荷的清香,融进了这个夏天最温暖的成长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