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三班“我是中班小主人”
——值日生制度里的成长小秘密
“老师,今天我是擦桌值日生吗?”清晨的中三班教室,乐怡在自主点心过渡时间径直走到门口的值日生板前,踮着脚尖寻找自己的名字。一旁的伊人也凑了过来,指着“扫地”的标识轻声说:“梓翊,今天我们一起扫地哦!”自本学期“我是中班小主人”主题活动启动以来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中三班上演,一块小小的值日生板,成了孩子们成长的“见证者”。
其实,中三班孩子与“劳动”的缘分早在小班就已开启。那时的他们,就愿意尝试自主擦桌子——用小抹布顺着桌面纹路擦,哪怕偶尔会把水洒到衣袖上;也会握着迷你小扫帚,跟着老师的样子把地面碎渣扫进簸箕。虽然动作略显笨拙,但眼神里满是“想帮忙”的认真。升入中班后,当老师抛出“我们为什么需要值日生”的问题时,孩子们的回答让大家惊喜不已。“值日生能让班级更整齐!”梓翊举着小手大声说,语气坚定;伊人则歪着脑袋补充:“可以帮老师做事,老师就不会那么累啦!”乐怡更是笑着说:“做值日生能让我变能干,就像妈妈一样会做家务!”这些稚嫩却真诚的答案,悄悄勾勒出孩子们对“责任”的最初理解。
为了让值日生工作更清晰,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“值日生能做什么”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从“擦桌子、扫地”延伸到“整理自然角、提醒同伴喝水”,最终结合孩子们的能力,初步确定了四个值日生项目:“桌面小管家”负责餐后擦桌子、发放餐具;“教具分发员”帮助老师分发教学材料;“自然角守护者”给蔬菜幼苗浇水、记录生长;“鞋子管理员”督促同伴将鞋子摆放好。每一项任务都由孩子们投票确定,还一起设计了专属标识——擦桌值日生的标识是小抹布图案,扫地标识是小扫帚,贴在值日生板上格外醒目。
不过,值日生制度刚实行时,小插曲也不少。有一次,轮到乐怡做“桌面小管家”,餐后她光顾着和同伴玩游戏,完全忘了擦桌子,直到老师提醒才慌忙拿起抹布;梓翊当“地面清洁员”时,扫到一半发现扫帚“不见了”,急得差点哭出来,后来才知道是伊人帮他收起来了。面对这些问题,老师没有直接“教方法”,而是组织孩子们展开讨论:“忘记做值日怎么办?”乐怡第一个举手:“可以让好朋友提醒我!”伊人接着说:“每天早点来幼儿园,先看值日生板,就不会忘啦!”梓翊还补充道:“我们可以把要做的事画在小卡片上,放在口袋里看!”这些来自孩子的“小妙招”,很快就派上了用场——现在乐怡每天入园第一件事,就是和伊人一起看值日生板,互相念叨“今天要做的事”;梓翊扫地时,会把扫帚放在固定角落,再也没弄丢过。
如今,中三班的值日生板每天都热闹非凡。清晨,孩子们会主动“认领”自己的任务;活动间隙,“自然角守护者”会惦记着给蔬菜浇水,乐怡还会用画笔记录“小苗又长高了一点”;午餐后,“桌面小管家”和“地面清洁员”会默契配合,一个擦桌、一个扫地,动作越来越熟练。老师也会定期和孩子们讨论:“值日生项目要不要加新任务?”“现在做值日有什么困难吗?”就像孩子们说的:“这是我们的班级,我们要一起让它变更好!”
一块值日生板,不仅让中三班变得更整洁有序,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责任与合作。从“忘记任务”到“主动承担”,从“独自忙碌”到“互相帮忙”,乐怡、伊人、梓翊和小伙伴们正用小小的行动,诠释着“中班小主人”的含义。未来,这份成长还会继续,而中三班的值日生故事,也将在孩子们的笑声里,写下更多温暖的篇章。
上一篇:餐盘里的成长密码
下一篇:幼儿园的“果树朋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