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理发店”到“创意美发沙龙”:一场由孩子主导的深度游戏之旅
一、事件缘起:一次生活体验点燃的游戏火花
“老师,你看我的新发型漂亮吗?”周一早晨,果果顶着一头可爱的小辫子兴奋地跑进教室。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,大家围着她,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:“我周末也去理发了!”“我还看到有阿姨在洗头,头发是香香的!”
孩子们对“理发店”的兴趣,源于他们真实的生活经验。理发店对于他们来说,是一个充满神奇变化的地方。观察到孩子们高涨的热情,我们决定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,共同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班级的“创意美发沙龙”,一场充满挑战与创造的探索之旅就此拉开帷幕。
二、过程实录:当游戏遇见问题,学习便真正开始
第一阶段:场地规划的“空间难题”
最初的“理发店”只是教室角落里的几把椅子、几把塑料梳子和几个发卡。孩子们很快发现:“理发店只有剪头发的地方,那洗头怎么办?”这个问题成了游戏升级的第一个契机。
我们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:“真正的理发店都有哪些区域?”孩子们凭借回忆,纷纷说出:“有剪头发的椅子”、“有躺着洗头的地方”、“还有放满瓶瓶罐罐的架子”。
“可是,我们的教室哪里可以当洗头的地方呢?”教师提出了关键性问题。孩子们的目光在教室里搜索,最终定格在了美工区的长条桌上。多多兴奋地说:“我们可以把它假装成洗头的床!客人可以躺在桌子上!”这个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于是,孩子们一起动手,将长条桌搬到了理发店区域,放上洗脸盆和洗发水,一个简易而充满想象力的“洗头区”就诞生了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仅解决了空间布局的问题,更展现了出色的观察力和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的能力。
第二阶段:材料探索的“升级挑战”
有了洗头区,新的需求又产生了。“洗头需要水和泡泡呀!”“我还想做漂亮的卷发!”孩子们对游戏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教师的角色是支持者。我们没有直接提供现成的精美玩具,而是鼓励孩子们思考: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?”我们共同收集了低结构材料:
“卷发器”与“美发工具”:彩色小积木、毛根、毛线成了制作发卷和发饰的宝贝;蛋糕店的塑料刀被巧妙地用来当作“直板夹”。
“价目表”与“服务单”:孩子们自己设计绘画了剪发、洗头、烫发的价目表,还设计了简单的服务记录卡,用图画记录为哪位“客人”提供了什么服务。
这些开放性的材料,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潜能。他们不再是简单地模仿,而是进入了创造性的扮演。
随着游戏的深入,孩子们的角色扮演也越来越复杂。“理发师”小宇在给客人“洗头”时,会细心地说:“请您躺好,我要调水温了。”还会提醒:“小心别把水弄到眼睛里哦。”这体现了孩子们将关爱、沟通等社会性技能自然地融入游戏。
三、教师的支持与反思
在整个游戏过程中,我们教师始终秉持“幼儿在前,教师在后”的原则:
1.敏锐观察,捕捉兴趣点:从孩子的日常谈话中捕捉到“理发店”这一共同兴趣,并以此作为课程生发的起点。
2.提问引导,激发思考:通过“怎么办?”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?”等开放式问题,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非直接给出答案。
3.提供支架,丰富材料:提供丰富、可变性强的低结构材料,支持孩子的创造性表达,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游戏的“设计师”。
四、我们的收获
一个小小的“理发店”游戏,从雏形到不断完善,孩子们经历的不仅是游戏的快乐,更是一场综合性的学习。他们在这个过程中,动手规划、协商合作、创造想象、解决问题,将数学、语言、艺术、社会交往等多项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。我们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自信与满足,那是在主动探索和深度思考后获得的真正成长。
我们相信,游戏的魅力无穷,孩子的潜力无限。我们将继续追随孩子们的脚步,在游戏中发现更多精彩的故事!
上一篇:渐变色格桑花
下一篇:小小的岗位,大大的成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