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一班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班级天地>>小一班>>正文

小角落,大世界-----小一班自然角五感探索之旅
发布者:姜妍妍   发布时间:2025/10/6 16:44:24   浏览次数:10

小角落,大世界-----班自然角五感探索之旅

生机勃勃的小小自然角里,藏着多少秘密吗?对于小班的宝贝们来说,这里不仅是植物的家园,更是一个充满惊奇的五感实验室。最近,我们围绕着树皮松果苔藓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探索,并尝试解决植物浇水的问题,快来看看宝贝们的发现吧!

唤醒五感,走进自然的微观世界

对于小班幼儿来说,他们正处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。幼儿的思维依赖于具体的、可感知的动作和经验,而非抽象的语言或符号。 因此运用五感(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、味觉)进行体验,不仅仅是好玩,更是他们学习、建构自身认知体系的根本途径。

自然角中摆放的树皮、松果以及苔藓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:

然然:树皮摸起来糙糙的、硬硬的!孩子们的小手轻轻抚摸,感受着凹凸不平的纹理。

教师:树皮上面有什么呢?

乔乔:有鼓起来的东西。

教师:用放大镜看一看还有什么呢?

晨晨:有很多线!

教师:树皮有什么味道呢?

凑近闻一闻有一股木头的味道

你看我把水喷到绿绿的植物上,上面湿湿的。宸宸伸出小手按一按好软呀!像地毯一样!

教师:你知道这是什么呢?

一一凑近看一看像小草一样绿绿的。在师幼的交谈中,幼儿了解到苔藓这一植物。你们还在哪里看过苔藓啊?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一下哦!

分析:本次自然角活动中,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小班幼儿典型的认知发展特点——依赖具体感官经验来建构知识。当孩子们自发地用触觉感知树皮的粗糙、苔藓的柔软,用嗅觉探寻木头味时,他们正在通过最直接的方式,将抽象的词汇与真实的体验建立联结,从而形成对自然物立体而丰富的认知

教师通过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工具激发了幼儿持续观察、深入思考的兴趣从幼儿自发的感官体验,到教师适时介入引导深度学习,再到最后将探究兴趣延伸至家庭(寻找苔藓)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、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循环。这不仅深化了幼儿对自然物的认知,更宝贵的是保护并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永恒的好奇心。Screenshot_20251006_161115Screenshot_20251006_161129

智慧萌芽,解决自然角的浇水大挑战

自然角活动中,孩子们热衷于浇水。小小的植物盆里满满的都是水。

教师:我们自然角的花花草草,到底要喝多少水呢? 我们发现,有的小朋友因为太有爱心,浇了太多水;有的则忘记了浇水。

教师:怎样知道植物有没有浇水呢?

龙龙:如果植物盆里有水我们就不用浇水了。

教师:这是一个好办法,不过现在我们的小花盆里水都溢出来了,有的小朋友还是继续浇水。

然然:那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兔子的图片,上面有小兔子头像就说明已经浇水了,不用再浇水了。

澈澈:我觉得可以放两个小耳朵的图片。

于是浇水后插上一个小兔子、小企鹅、小耳朵头像的方法便诞生了!

分析: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怎样知道植物有没有浇水,成功激发幼儿思考。龙龙首先建立了盆里有水就无需浇水的想法,但当发现水满仍被浇灌的实践困境时,孩子们展现出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——然然和澈澈创造性地提出使用具象标志物(小兔子头像、小耳朵)来传递已浇水的抽象信息。整个过程中,教师没有直接给出方案,而是巧妙搭建思考阶梯,让幼儿在真实问题中通过协商、试错,最终形成集体认可的规则。这个由幼儿自发产生、易于理解的标记系统,不仅解决了浇水管理的实际问题,更培养了他们的规则意识与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Image_1759738425867Image_1759738420474Image_1759738432534Image_1759738443284

Image_1759738216421

这个小角落,确是一个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大世界。在这里,孩子们不仅用感官触摸自然的质感,更用智慧解决真实的问题。从用五感探索树皮的粗糙、苔藓的柔软,到创造出小兔子标记来管理浇水,这一系列经历生动地诠释了生活即教育的真谛。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构建对自然界的认知,在协商合作中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。